
武術藝術家
2016-05-11
李汛萍(1913-2000),别號李安。廣東東莞市人。五歲便愛好繪畫。一九二六年在廣州隨程竹韵學畫。並隨名拳師:孫玉峰、楊澄甫、傅振嵩、黃嘯俠、王少周等練武。寫畫練武六十餘年。從事教育、體育、美術、武術工作五十餘年。
一九五七年五月參加廣東省第一屆武術觀摩大會獲一等獎。同年七月參加在北京舉行全國武術觀摩大會獲二等獎,並被評為優秀的武術運動員。
(松下舞剑图)李汛萍1936年在东莞中学当老师时所画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起,連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第七屆委員。
一九四七年創辦香港公民體育會;一九五七年始創四人雅集組,到一九六零年發展成為庚子畫會;一九七五年創辦香港武術健身協會;一九七九年開辦萍汛畫苑;一九八三年參與創辦香港美術研究會;一九八七年創辦香港武術聯會。
(武術之花環宇開)李汛萍先生一九九零年創作
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九三年,前後分别在香港、澳門、廣州、福建、湖南、深圳市、東莞市、中三市、佛山市、北京、臺灣、澳洲、新加坡等舉行個人及集體聯展。並於一九八四年參加全國美術展。一九九零年參加全國第二屆體育美術展。
五十歲前師古人,專攻傳統筆墨功夫,五十歲後師造化,面向真山真水學。一九六四年至一九九三年,遊歷中國名山大川,並於一九九二年赴美國大峽谷寫生,豐富了山川不同的知識。在二十多年來。吸取山川的精靈,充實胸中丘壑。在繪畫風格上,有較大的變化
一九三九年,創作‘阿房宮’,(已為廣州市美術館所收藏)。一九四九年創作‘東方巨龍’、一九七九年創作‘飛虹跨海峽’。一九八四年至八五年,創作‘黃河萬里圖’( 九十四幅連屏畫,每幅三呎,共長度二百八十二呎,高度三呎)。一九八五年至八七年,創作‘萬里長城圖’(五十幅大連屏畫,每幅六呎,高度四呎,共長度三百呎)。一九九二年春,創作‘漫天雪一片紅’。同年九二至九三年,創作‘長江萬里圖’。長度約一百八十呎長卷。寫畫藝名,於一九九零年已被錄入‘中國人物年鑑’。
(黃河萬里圖)長度二百八十二呎,高三呎
多年以來,李汛萍先生及香港美術研究會經常與國內藝術界進行各種文化交流,與國內無數知名藝術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誼,他們寫下的許多留言題字承載和表達了人們對這位藝術大師的敬仰和崇敬之情。李汛萍先生還應邀到各大城市舉行書畫聯展,並多次發動會員舉行賑災義展,獲得廣泛好評。
因此李汛萍先生得到了社會的肯定與贊許。享譽國內外的鄧白教授稱讚李汛萍在國畫中有著高深的造詣,其氣魄之宏偉,創作力之旺盛,在美術界中是罕見的。國畫家關山月先生為李汛萍畫冊提名。趙少昂曾為李汛萍題詞:丹青與武功。趙世光稱讚李汛萍對發揚和傳播祖國的兩大藝術——國畫和武術,作出了很好的貢獻。鄭家鎮先生在《長城頌》畫集序言中稱讚李汛萍:“沒有那寬廣的胸襟,沸騰的激情,堅強的意志,雄健的體力,如何能完成這樣的巨作。”
國畫家關山月為李汛萍畫冊題名
李汛萍先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其畫作多洋溢民族精神和時代氣息,包涵很深的民族感情。其在香港創辦的公民體育會、香港武術聯會等不以盈利為目的,以求弘揚國粹,深得人民喜愛,為繁榮中華文化、武術事業做出卓越貢獻。